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列表

全球球精选!【地评线】东湖评论:把“博物馆热”延续下去

来源: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    时间:2023-06-29 20:37:06


(资料图)

根据2022年中国青年报·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,89.72%的受访者去过博物馆,42.04%的受访者每年去1至2次博物馆。当前,到线下打卡展览、线上云逛博物馆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休闲、社交、生活方式。在“博物馆热”持续升温的当下,我们更要冷静思考,既要创新传播手段,更要守住文化根脉,方能让“博物馆热”火苗更旺、温度更高。

“博物馆热”背后折射出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。通过打卡博物馆,年轻人既能增强专业知识,又能领略历史的波澜壮阔,还能感受城市的文化底蕴,这无疑给年轻人加一顿精神上的“营养餐”。需要博物馆加强传统文化的阐释、研究,积极寻求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,不要让传统文化束之高阁、被人遗忘,也不要一味求新求变,让传统文化“走样”,要真正发挥博物馆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使命。

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化更具生机活力。国家博物馆综合运用人工智能、红外感应、AOA定位等多种数字化手段推出的“数说犀尊”展览,备受观众追捧;洛阳多家博物馆推出“沉浸式戏剧”“剧本杀”“露营”等元素糅合的“夜宿博物馆”“博物馆奇妙夜”等主题活动,引得各地博物馆爱好者奔赴洛阳打卡;部分博物馆官方社交媒体账号语言诙谐幽默,十分有“梗”,制作“文物表情包”成功出圈。博物馆创新文旅融合形式值得肯定,但尺度的把握同样重要。创意策划一定要为展览的内容服务,不能流于形式,不应“喧宾夺主”。要通过AR、VR等新技术、借助“互联网+”东风“铸魂”,强调传统文化应在民众生活中传承,将传统文化积极融入现代生活,为参与者打造沉浸式体验,让文物可触可感、能解能悟,真正拉近文物与公众之间的距离。

“博物馆热”应是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“双向奔赴”。不可否认的是,“博物馆热”确实存在盲目跟风、走马观花的现象。如果说吸引公众“走进”博物馆是“上半篇文章”,那么让公众真正“爱上”博物馆则是不可或缺的“下半篇文章”。公众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,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,去真正领悟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,自觉主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,而不是图个热闹,看个稀奇。唯有公众真正燃起心中的那份“博物馆情”,有所思、有所悟、有所得,才能为“博物馆热”持续输送“原动力”。

数字化背景下,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。各博物馆要守正“立心”、创新“铸魂”,不断吸收、接纳、运用新事物新手段,加强与公众的双向互动,开启一场文物与观众“走心”的深度对话,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“活起来”,走进百姓生活,走进年轻人的“备忘录”。

稿源: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

作者:周程成(宜昌秭归)

责编:杨虹磊

X 关闭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青年服务网 版权所有皖ICP备2022009963号-20

邮箱:39 60 291 42@qq.com